Conversation

陆寻

In Conversation with
Rose Lejeune
伦敦, 2017年12月7日 English

陆寻。图片提供:四方当代美术馆

Lu Xun

陆寻。图片提供:四方当代美术馆

由中国收藏家陆寻及其父亲陆军于2003年建立的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CIPEA)在成立之初向12位中国建筑师及12位国际建筑师发出邀请,在中国南京珍珠泉景区,老山国际森林公园内设计建筑项目。陆军及陆寻父子两人旨在于中国展现具代表性的当代建筑;这一建筑群落现包括由矶崎新设计的会议中心,由Ettore Sottsass设计的休闲中心,由刘家琨设计的酒店,以及由David Adjaye、Alberto Kalach以及艾未未等人设计的住宅。

四方当代美术馆是CIPEA二十四个建筑项目的其中一个。由美国建筑师Steven Holl设计,占地两万平方英尺的四方当代美术馆是当地建筑群落的中心。美术馆使用了竹子及胡同砖瓦等从南京市中心损毁老庭院处回收得来的材料,将这些材料以高超的可持续生态技术集合。这幢建筑看起来似乎悬浮于地表,其独特的纵向空间序列感也让前来参观的人们得以在高处一览建筑周围的翠绿景致及远处的南京新城。

陆寻被视作中国最富影响力的年轻收藏家之一。在今天,他负责开展建筑公园内的展览项目,委托艺术家在园区内创作永久作品,并持续发展四方当代美术馆的中外艺术家作品收藏系统。

Rose Lejeune与陆寻在2017年6月于伦敦德尔菲娜基金会(Delfina Foundation)进行对谈,以下为在Ocula上更新过的对谈全文。2017年年中,陆寻是德尔菲娜基金会"收藏作为实践"(Collecting as Practice)项目的驻留收藏家—该主题项目由Lejeune策划,探索有关艺术收藏的哲学、心理学及政治学的众多迫在眉睫的问题。陆寻通过项目中的众多活动及对话,与同期驻留的艺术家展开了相关讨论。驻留项目邀请陆寻一同思考当今当代美术馆的发展,其个人收藏体系以及中国的当代美术馆图景。

四方当代美术馆。图片提供:四方当代美术馆

四方当代美术馆。图片提供:四方当代美术馆
请你介绍一下四方当代美术馆?

我在2013年建立了四方当代美术馆,此后我主要负责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我委托建筑师创作建筑项目;其次,我邀请艺术家在园区中的建筑室内外创作永久馆藏作品;最后,我要为四方当代美术馆建立收藏体系。该收藏从2009年开始建立,因此仍然算是非常年轻的收藏体系。

自2013年起,四方当代美术馆便持续有规律地举办一系列展览及活动。我们举办过许多非常特别的、独一无二的项目。2016年的展览"山中美术馆"委托20位中国艺术家前来创作场域特定作品。那次展览项目将美术馆的边界延展周围的自然景区内。(山中、水中、湖中乃至附近的寺庙中)。许多中国艺术家的创作都是围绕工作室开展的,因此我们想要鼓励他们尝试新的创作方式,以更富合作精神的方式去创作。在2018年,我们启动了一个新的合作驻地项目"巨响",邀请了包括绝对纯洁、高铭研、山河跳!(黄河&黄山)及奶粉Zhou等20位艺术家及音乐人前来驻地。这一项目邀请艺术家跳出日常都市生活,接近自然,并在四方当代艺术湖区由David Adjaye设计的光盒子中一起生活及创作。

在此次项目中,我们鼓励艺术家以一种集体创作意识探索美术馆周遭的自然环境。艺术家以包括绘画、雕塑及动画在内的许多形式进行创作,在驻留期间发展新的工作方式,并与彼此分享想法—艺术家之间的互动也催生了新的艺术项目,包括在湖上的动画投影、玩偶巡游以及互动表演项目,这些项目邀请观众进入到一个奇异的声光世界。我们并没有为项目设立一个明确的预算,或是要求艺术家准备展览方案,甚至是预先设定什么任务或目标—我们只是为创造力的生长提供土壤。我们希望以这种方式突破既定的艺术系统框架。

四方当代艺术湖区。图片提供:四方当代美术馆。

四方当代艺术湖区。图片提供:四方当代美术馆。
我不仅想了解美术馆本身的活动,还感兴趣于美术馆活动与中国整体宏观环境的关系。你是如何对中国当下的建筑及地产大讨论作出回应的?美术馆的语境与整个建筑项目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这个项目开始于我父亲在这片土地上创建精品住宅项目的想法。但是他随后便意识到,我们应当做更具野心的项目,去探讨中国迅速都市化发展、超速地产发展及逐利心态等大问题。中国城市的图景正在被许多千篇一律的建筑设计工程改造,而我们觉得有责任要做不同的事业,去突破常规并注入新的建筑及艺术广度。我们认为,原创性和创造性是人们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而这些特质是我们想要通过建筑及艺术项目传达的核心价值。项目之所以旷日持久也尚未最终完成,就是因为我们必须经常与建筑施工团队共同推进一些他们未曾尝试过的工作内容。他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以建造我们想要实现的独特建筑。这也常意味着开发周期过长,但是我们不想要引入外地材料或团队:我们想要与中国建筑团队一起工作,因此我们选择了相对艰难的道路。

四方当代美术馆驻地项目,"巨响",2018年10月13日特别表演项目现场。图片提供:四方当代美术馆。

四方当代美术馆驻地项目,"巨响",2018年10月13日特别表演项目现场。图片提供:四方当代美术馆。
德尔菲娜基金会的"收藏作为实践"项目想要与你进行对话,也是因为你的收藏及其委托创作项目多年来经历了丰富的演变。你常委托艺术家为某个展览创作作品,并随后收藏这作品。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的收藏集中关注那些蓝筹艺术家。举例来说,我最初收藏的两位艺术家分别是Marlene Dumas及草间弥生。随后,我开始关注中国本土艺术家,并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现和挖掘新锐中国艺术家。现在,我重新开始考察国际艺术界—这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我的收藏强调关注一种国际性收藏体系。

四方当代美术馆会举办馆藏展,除此之外,还有永久馆藏作品的委托创作项目—我尝试每年增添两到三件委托作品。这些全部都是收藏的一部分。"山中美术馆"中的许多作品都进入了我的收藏之中去,尽管其中有许多作品是难以收藏的。我也需要和艺术家乃至他们的画廊不断沟通,去讨论非物质性作品的收藏形式,是否需要转换作品形态,或是制作收藏记录文件,或是以别的方式去收藏这些作品。

在2016年,驻留艺术家唐狄鑫在驻地期间进行了一个项目:以异常锋利的日本柴刀在林中开辟道路。因此,他花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依照其希望的看山路径在森林中开辟出一条美丽的小道。在展览开幕之时,他进行了一次行为表演,为我们制作了许多工具和物件,包括一件声音作品,供我们在小道上行走时聆听。因此,那件作品是一次行为表演,但是艺术家也提供了行为指引,以及五幅在开幕当天拍摄的美丽照片。这一切就成为了那件作品进入收藏体系的方式。

四方当代艺术湖区内驻地项目用"光盒子"工作室。图片提供:四方当代美术馆。

四方当代艺术湖区内驻地项目用"光盒子"工作室。图片提供:四方当代美术馆。
你的事业与南京乃至整个中国的宏观文化图景的关系为何?我了解到,中国政府要求为国内每25万人口建立一座博物馆。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们因此建立的博物馆均着重展出古文物、手工艺以及历史性的艺术及设计品。与此同时,在中国也出现了一批着重关注当代艺术的私人美术馆。

许多政府政策决定了每个城市都要有博物馆或美术馆。当然了,政府资金雄厚,行动迅速;建筑空间很快就完工了,但是绝大部分此类博物馆没有自己的收藏。除此之外,中国的私人美术馆发展非常多姿多彩;全世界都知道,在过去的五年到十年中,有一大批私人美术馆正在兴起。

我认为,目前在中国有十个左右辨识度高的、重要的私人收藏体系开设了属于自己的展览空间。公共当代美术馆在中国是很稀缺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其中一家,北京还有一两家—因此大部分责任都落到了私人藏家的身上。在中国众多美术馆之中,有许多优秀的美术馆机构都是私人性质的,包括UCCA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外滩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广东时代美术馆以及龙美术馆等。私人美术馆图景包罗万象。他们占领了不同的位置,肩负着不同的职责:有一些以研究为主;有一些有非常强大、富有的收藏家为支持,那些收藏家喜欢举办大型明星展览,因此这些美术馆永远在做大型明星展览;有一些则更为低调,以研究工作为基础展开展览项目,比如广东时代美术馆就是如此。对于我们来说,对于中国私人美术馆的图景的贡献就在于我们对于建筑的特别关注上。与上海或北京等地的艺术机构不同,我们更缓慢、细致地展开工作。

四方当代美术馆驻地项目,"巨响",2018年10月13日特别表演项目现场。图片提供:四方当代美术馆。

四方当代美术馆驻地项目,"巨响",2018年10月13日特别表演项目现场。图片提供:四方当代美术馆。
你是否认为,许多私人美术馆在有意识地考虑自身与整体文化乃至中国社会以及社会变革运动的关系?

一定是这样的。在中国,收藏当代艺术并不受到公共领域的支持,而国家美术馆一般也的确没有任何当代艺术的收藏。所有的这些优秀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作品都被私人收藏家收藏。在一百年后,你如果想要研究这个时期的艺术,你必须去考察目前在活跃的这些私人收藏。或许其中的一些会在未来变成公共收藏,就像是在欧洲一样,我们也将在美术馆图景中看到那样的转变。或许有的美术馆会整合成一家,有的可能会分家,但无论如何,这些作品被安置在各个收藏体系之中是很棒的事情,它们因此能够被系统地保存。

对于我们来说,同样重要的是:本地观众在前来参观之后会提出许多问题。这是因为,我们的许多实践与普通的中国式思维不符。我认为中国目前的一个普遍意识是:每个人都想要更富有。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文化都不是最主要的目标。因此,许多人在前来欣赏艺术的时候会产生许多问题。为什么有人要做这样的事情?为什么有人要做这样的艺术?背后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原因?艺术世界与大部分人的生活距离较远,因此他们会质询这世界的运作方式。规则是什么?艺术世界或建筑世界的规范或思维模式为何?我们对此种问题充满兴趣,因为整个项目的初衷便是启发人们的兴趣,为人们带来灵感。我认为这可以启发下一代人,让他们对这一代艺术家及建筑师的创作而感兴趣,因为在中国我们往往倾向于去探索历史。

我们总是要去看历史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但是我们往往忽视当下,因为当下太过复杂了。这意味着,我们不去探究今天世界中最好的事物。我们认为,将当今世上伟大的建筑师聚在一起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实践是能够被保存的。就像是人类历史中的任何收藏体系一样,这收藏的价值体现在其集中保存了艺术及建筑的实践之中。

四方当代艺术湖区内"佛手"工作室。图片提供:四方当代美术馆。

四方当代艺术湖区内"佛手"工作室。图片提供:四方当代美术馆。
你是否有意识地考虑计划的长远、可持续性发展?计划未来将走向何方?

是的,那就是终极问题—下一步去哪?我往哪里去?

我们在2003年创立项目的时候,我认为这项目将在20或30年后与中国的情况相适应。这一定是一个超前的项目。我总是想要将此项目做成一个灵活的模式;不是一个仅可在南京进行的项目,而是一个可被引进至其他地方的项目。我也常考虑中国欠缺的元素—因为中国有很大的空间,开展建筑工程也相对容易,人们往往不会去考虑在庸碌的地产项目之外,空间还有怎样的实践方式。

我想要探索并考察我的个人活动是否能够发展成一个更为全面的艺术家支持及资助体系。你能够在四方当代美术馆最近的项目中看到这一点,这也是我也希望持续发展的。举例来说,四方当代美术馆可能一年只举办一次展览,并围绕此展览举办大量包括工作坊及驻地项目在内的活动。与艺术家的联系也可以超越驻地项目的三个月时间限制,以持续支持他们创作。我希望以四方当代美术馆为中心持续汇聚艺术家,以轻松交流或催生新的艺术成果。我认为有展览空间是很棒的事情,但是也不想要过于依赖展览项目。

Ocula discover the best in contemporary art icon.
Get Access
Join Ocula to request price and availability of artworks, exhibition price lists and build a collection of favourite artists, galleries and artworks.
Do you have an Ocula account? Login
What best describes your interest in art?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for upcoming exhibitions, available works, events and more.
By clicking Sign Up or Continue with Facebook or Google, you agree to Ocula's Terms & Conditions. Your personal data is held in accordance with our Privacy Policy.
Thank you for joining us. Just one more thing...
Soon you will receive an email asking you to complete registration. If you do not receive it then you can check and edit the email address you entered.
Close
Thank you for joining us.
You can now request price and availability of artworks, exhibition price lists and build a collection of favourite artists, galleries and artworks.
Close
Welcome back to Ocula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and password below to login.
Reset Password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to receive a password reset link.
Reset Link Sent
We have sent you an email containing a link to reset your password. Simply click the link and enter your new password to complete this process.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