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灾难的灵视:来自厄莉丝的液态结构学

By 王叡栩  |  台北, 20 February 2020

灾难的灵视:来自厄莉丝的液态结构学

舢板渔船(船籍编号MG3-44187,来自日本宫城县气仙沼市)。展览现场:"灾难的灵视",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2019年11月23日至2020年2月9日)。图片提供:台北当代艺术馆。

希腊神话中,厄莉丝(Eris)被视为灾难与一切不和谐的降临,她因未受邀请而心怀妒恨,于是在婚宴上留下一颗黄金苹果并署名给最美丽的女神,众女神为此产生争夺,找来帕里斯王子做仲裁,导致了一场著名的灾难—特洛伊战争,厄莉丝在场遗落的不只是黄金苹果,还隐含着教人类跳脱因果关系论的哲思。

2019年为921地震届满二十年、SARS事件届满15周年、汶川地震届满12周年、莫克拉水灾届满10年、普悠玛事件一周年之际,而迈向2020年的现在正值全球人类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的当下,重新思考灾难的结构关系成为重中之重,人类除了陈述、悼念伤痛并拒绝被灾难吞噬之外,能否打开另一种思维灵视人类与灾难的共生关系?

皮埃尔·于热,《印第安司机之丘》,2016。摄影,69×101cm。 图片提供:艺术家和桑塔画廊,巴黎。摄影:Sebastiano Pellion di Persano。

罗诗蘋,《震后群》,2019。纪录片。静帧截屏。图片提供:艺术家。

日前台北当代艺术馆推出年度大展"灾难的灵视"(展期:2019年11月23日至2020年2月9日),由前任台北当代艺术馆长潘小雪与关渡美术馆长黄建宏共同担纲策展,带领观众从液态式的灾难结构学切入思考人类与灾难的生态关系,以涵纳根茎式而更为开放及流变的结构关系为基石,将宇宙、自然、灾难与人类织构出一种非固定、无始终、去因果、反高低、拒上下、消主从之分的液态关系,个别要素如同自然生态系统、网际网络、科技加速、全球经济金融衰退、民族主义、文化冲突、人口迁移、政治社会局势动荡等,加速冲撞地球的时间与空间,呈现液态式的交互牵流,多元要素存在于此关系结构中有着交错对应的相对位置但却在持续地变动,永远没有固定形象,彼此渗透,如同一个具备活跃生命力量的生态系,但我们无法言说、指认、将其定型,当然,这不是用来解释灾难发生的原因,更不是用来阻止灾难的发生,否则我们也将灾难看成他者而落入了因果思考的巢臼中,而是,灾难作为要素,也成为此生态系中那个无法被定义的部分。

皮埃尔·于热,《印第安司机之丘》,2016。摄影,69×101cm。 图片提供:艺术家和桑塔画廊,巴黎。摄影:Sebastiano Pellion di Persano。

皮埃尔·于热,《印第安司机之丘》,2016。摄影,69×101cm。 图片提供:艺术家和桑塔画廊,巴黎。摄影:Sebastiano Pellion di Persano。

这不是一个警世的展览,而是教人重新思考灾难的展览。在"灾难的灵视"展览中,混杂着双重"液态式"层面:"液态渗透"与"液态循环"。由水作为液态渗透思维贯穿全展,从皮埃尔·于热《印地安死寂之丘》(2016)末日景象的意象而开始,水在其中并不在场,但正因缺席而强调其持存,于是,一具横卧于死寂荒原的枯骨拉出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视角转向。一艘因东日本311大地震引发海啸后,漂流而至台湾东部的舢舨渔船,水从缺乏成为过度满溢的存在,溢出生态系统中那份被遗忘的贪婪。

艾未未作品中,水被视为一种载体并蕴含流动性的概念,录像作品《在海上》(2016)水乘载着飘洋过海的难民在全球语境下的失语,壁纸作品《奥德赛》(2016)援以古希腊神话刻画现世中被迫逃离家园,辗转迁徙为寻求庇护的难民与其面临的隐性暴力,纪录片《人流》(2016)记录了2016年希腊莱斯沃斯岛流亡难民登陆的时刻,织构出难民的迁徙路线,登陆并非流亡的结束,而是流亡的另一个开始。

艾未未,《人流》,2016。彩色录像,120分。静帧截屏。图片提供:艾未未工作室。摄影:Amazon Studios。

艾未未,《人流》,2016。彩色录像,120分。静帧截屏。图片提供:艾未未工作室。摄影:Amazon Studios。

由北艺大反送中关注组发起的《「自由号」连侬船》(2019)呼应着香港社运中"Be Water"的精神,水自此内化成为一种精神性象征,不再缺席、存在、或乘载,而升华成为饱含潜能的自主生产力。如此贯穿,水从物质转化为人类面对灾难的哲思方式,指涉当今灾难横纵错节的交互牵动,如同水渗土壤般成为一种既无目的又无方向的全面渗透,沸腾出比根茎更为根茎的液态思维。

尤有甚者,液态循环的概念也衍绎其中,风间幸子《战后60年双六》(2005)以日本双六棋盘游戏绘制日本与国际战后60年的历史,包含1950年朝鲜战争、1962年古巴飞弹危机、1980年两伊战争、1995年阪神大地震及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2001年9·11恐怖攻击等,灾难不会止步于这一甲子,而会在时间的轴线上往过去并往未来循环开展着。

风间幸子,《战后60年双六》,2005。亚麻油毡浮雕版画(和纸、油墨),47.5×66.4cm。图片提供:台北当代艺术馆。

风间幸子,《战后60年双六》,2005。亚麻油毡浮雕版画(和纸、油墨),47.5×66.4cm。图片提供:台北当代艺术馆。

Chim↑Pom的"拆废和起厝"计划系列,作品随着废墟被拆除再用于二次展览,在这双重拆除与双重重构中叠加记忆与经验,隐涉灾难的循环演变。加藤翼的录像装置作品《311光屋计划》(2011)中,居民们共同拉起由地震后废弃木板组装的灯塔地标,不仅代表人类在灾后重生的精神象征,更意涵在倾毁与建立的交接之际,诸众的力量是否能够树立起除了纪念碑之外的思考,否则也仅是落于官宣式的矫情戏码里反复上演。

无力与宿命不再是人类凝视灾难的单一感知,正视与接受死去与再生并存的循环关系方为一种常态,唤起人类用一种与世界平视的灵去反思灾难。如果说厄莉丝留给众神的是由黄金苹果提炼的去因果关系,那么展览"灾难的灵视"留给人类的是由水凝结出的液态式结构关系,成为一种实存并教我们撑开新的思维空间去学习如何与灾难共处,我们不再阻止灾难,而是与灾难和解。

#6 Chim↑Pom和周防贵之,"拆废和起厝"计划,2017。展览现场:"灾难的灵视",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2019年11月23日至2020年2月9日)。图片提供:台北当代艺术馆。

#6 Chim↑Pom和周防贵之,"拆废和起厝"计划,2017。展览现场:"灾难的灵视",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2019年11月23日至2020年2月9日)。图片提供:台北当代艺术馆。

正值"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时期,然而,灾难并非用来对抗或阻止,否则也落入二元论的困境,也非用来逃脱或惧怕,更非用来叙述、记忆或哀悼,而是注入渗透与循环双层并行的液态式思维去面对人类与灾难的结构关系,是谁在灵视灾难?

不是厄莉丝更不是你我,灵视是一种无法被指涉的观看,用以期许人类卸下以人为中心去意识灾难的主观角度,并将其从对象物与从属物的权力关系提升至平等关系,得以多维、透明、尊敬地与灾难共生共处,愿以此文祝祷全人类安然度过此场灾难。—[O]


Ocula discover the best in contemporary art icon.
Ocula Newsletter
Stay informed.
Receive our bi-weekly digest on the best of
contemporary art around the world.
Your personal data is held in accordance with our privacy policy.
Subscribe
Ocula discover the best in contemporary art icon.
Get Access
Join Ocula to request price and availability of artworks, exhibition price lists and build a collection of favourite artists, galleries and artworks.
Do you have an Ocula account? Login
What best describes your interest in art?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for upcoming exhibitions, available works, events and more.
By clicking Sign Up or Continue with Facebook or Google, you agree to Ocula's Terms & Conditions. Your personal data is held in accordance with our Privacy Policy.
Thank you for joining us. Just one more thing...
Soon you will receive an email asking you to complete registration. If you do not receive it then you can check and edit the email address you entered.
Close
Thank you for joining us.
You can now request price and availability of artworks, exhibition price lists and build a collection of favourite artists, galleries and artworks.
Close
Welcome back to Ocula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and password below to login.
Reset Password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to receive a password reset link.
Reset Link Sent
We have sent you an email containing a link to reset your password. Simply click the link and enter your new password to complete this process.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