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美智:一次艺术性的表态
在台北艺术大学里的关渡美术馆展览"奈良美智特展"(展期:2021年3月12日至6月20日)可视为社交媒体互聊的结晶。 2020年4月23日,奈良美智在推特上主动@蔡英文表达" 多谢你的口罩!和、我喜欢这张图片!(我喜欢你的猫!)",隔天蔡英文也通过推特表达"我的猫叫小甜饼,但他喜欢和我一起参加会议"[1]。
展览现场:"奈良美智特展",关渡美术馆,台北(2021年3月12日至6月20日)。图片提供:中华文化总会。©奈良美智
经过10个月的沟通,奈良美智首个个展"奈良美智特展"被"中华文化总会"的邀请至台,也因为"311大地震"十周年,日本台湾交流协会经过艺术家同意,将此展纳入日台友情系列活动后,这场源自推特互聊的展览,变得十分高规格与备受关注。
尽管奈良美智在台湾拥有坚固的藏家群体与大众粉丝,但是,却不曾在台湾有过个展。此次"特展"作为奈良美智第一个在台个展,总共展出53件作品,其中包括油画、雕塑与纸上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来自奈良美智,但是,作品创作年代从奈良美智在德国念书时期,1984年的纸上油彩作品,到2020年在森美术馆参加"STARTS展:当代艺术之星——从日本到世界"(展期:2020年7月31日至2021年1月3日)的大尺幅油画作品《月光小姐》(2020)。
相较目前正在美国洛杉矶进行的大型回顾展"奈良美智"(展期:2021年4月1日至7月5日)——以青少年时期就有的听音乐习惯开始,回顾从1987年至2000年的创作生涯,展出音乐专辑封面,绘画,素描,雕塑,陶瓷,重建绘画工作室的装置与创作草稿的大型回顾展;以及达拉斯当代艺术中心的调查性个展"奈良美智:我忘记了他们的名字,常常不记得他们的脸,但记得他们的声音"(展期:2021年3月20日至8月22日)——策展人借助作品探讨了艺术家在创造具有自传性质作品时又触及更为广泛的文化议题,从而让人联想到一个情感的境界,此展展出奈良美智从2006年至今的绘画、素描和雕塑作品——显得渺小的同时,却又因为是奈良美智自己策展,在难能可贵之余,颇具参照性。
在"特展"中的作品,并没有展签,奈良美智为此展设定了规则:希望观者尽可能地依靠自己的感官去感受这53件作品。在展览场地的规划上,奈良美智也挑选了关渡美术馆的中层空间,并将挑高最高的空间,有意识地用展墙包围,使得这个空间有了封闭性。
沿着楼梯进入"特展",首先听到的是流水声。这是来自于有着标志性奈良美智画笔下稚气的脸并配上了带着羔羊般耳朵的头套的7个闭眼头型雕塑沉浸在茶杯里的喷泉雕塑《生命喷泉》。循环流动的水,以合适的速度从眼缝中流出,沿着脸庞滴入茶杯之中。人经过这样的作品,才能进入挑高的空间,犹如进入教堂朝见。
在这里等着被朝见的并不是神,而是两幅近似镜像的作品,其中最大的不同,除了背景的颜色之外,还是作品画面中女孩的"眼睛"。一张高达2米,身处茶棕色背景的闭眼女孩半身像《月光小姐》(Miss Moonlight),创作于2020年,被奈良美智认为是其绘画终点之作。回应这件作品的《朦胧潮湿的一天》(2021),因着这个展览而生,是"一幅对多次造访过的台湾的想法所完成的画"。
这两件构成的并置关系,是这个清淡的展览中最具有张力的角落。事实上,为了这个展览,奈良美智来台湾隔离了14天,但,他本人在开幕之前就已经离开了台湾。 2011年受到"311大地震"影响而长达1年无法画画的奈良美智,在10年之后,仍然并未遗忘当时丧生的生命且愿意自己的展览成为一种富有政治色彩的器皿表达两个地方之间的情谊之余,他的缺席,反倒成为了一次合宜的艺术性表态,说明了这位艺术家的能动性和话事权。—[O]
[1] https://twitter.com/iingwen/status/1253623148299214848?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253623148299214848%7Ctwgr%5E%7Ctwcon%5Es1_&ref_url=https%3A%2F%2Fwww.storm.mg%2Farticle%2F2564446
[2] "我想她是在没有任何期待下,从没有冀望中诞生的。对我来说,我觉得这是从没有任何冀望中,最期待诞生的作品。她那闭着眼仿佛在想什么的样子,是我在2011年震灾之后一边苦恼着各种事情,淡然画下的作品,也是我自己绘画的终点。 《月光小姐》像是对我说'已经可以休息也没关系了喔'。作品完成时,我有种被幸福包围的感觉。",来自艺术家为"奈良美智特展"写的自述《朦胧潮湿的一天》。
[3] 来自艺术家为"奈良美智特展"写的自述《朦胧潮湿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