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看到人的膝盖
灰是赖志盛的颜色。刚刚台北市立美术馆迎来了展期将近一年的展览"接近"(展期:2020年6月25日至2021年6月6日),此为艺术家赖志盛在美术馆3楼依据场地所创作的空间装置。
展览现场:"接近",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2020年6月25日至2021年6月6日)。图片提供:台北市立美术馆。
起始高度36厘米,如同两个梯级那么高,类似模特儿走秀的伸展台,各种灰度的长形展台在这个"回"字形的空间中延伸,伴随着高高低低的梯级,忽而狭窄到只有70厘米的廊道,忽而开阔,忽而下沉的台子,使得行走在北美馆三层"艺想回廊"的身体经验,变得十分特别—人甚至可以伸手触及美术馆的"天花板"。
在"接近"展览之前,这里是艺术家林明弘将近10个月展期,因地创作的展览项目"7/24"(展期:2019年6月15日至2020年3月29日)—艺术家使用了三家知名便利商店的主题色—红绿橙所代表的7-11、蓝绿白代表的"全家"(FamilyMart)以及红白代表的"莱尔富"(Hi-Life)作为回廊墙壁几何体的主色调,并在此以榻榻米做了富有交谊功能的台子,配以坐垫与野口勇(Isamu Noguchi)Akari系列紙燈,使得这个地方有宜家的氛围,但实则完成了让高冷的美术馆有了如家的艺术转换。
对比如此亲和的前展,赖志盛的"接近",从色调上弱化了作品的存在,除了选用不同色调的灰,也选用一些朴实不起眼的材质,如木丝纤维水泥板、地毯,使得在视觉上让人注意不到作品本身的存在性,连惯常我们所熟悉的极简主义所带来的高冷感受,也不在这里,因为身处艺术家设定的狭窄走道,脚上的感觉是柔软的—来自于只在如此区域才铺设的地毯。
"人踩到地毯,那种感觉,会给人安全感",艺术家说。不追求作品存在感的作品,是艺术家的作品核心精神,但,也不代表艺术家只追求"安全"。艺术家之前的作品,如一张灰色离地数厘米,被用钢索牵拉住的板材作品《穗花桥》(2018)或者沿着展场边缘一条细窄如成年人脚掌宽的悬空走道装置作品《边境》(2016),都是在物理意义上安全的境况中,透过极简地改变结构,使人经历一种较为危险的观展身体体验。
这样的作品,其作品结构本身的颜色,经常是不起眼的(非白即灰),同时,要观看的东西,也在匮乏的情况下,使得身体经验变得突出。此次《接近》(2020)视平线高高低低,脚上的感受也多有不同之外,艺术家还在此安排了两处可以悬空眺望的角落。
这两个角落使用了H型钢材连接平台与美术馆柱子,使之得以悬空10米。这样外探出原本建筑水泥围栏女儿墙,达到每平方米净载重500公斤的设计,不仅在施工过程十分麻烦(需要在美术馆周一休馆时,才能布展,角落的施工需要在高耸的脚架上完成)之外,这个项目从提案、美术馆同意、施工、完工到对外开放的整个过程,都是艺术性的展现。
"你看你坐在这里,可以看到对面人的膝盖",艺术家说。在未来的一年,相信能看到的不只是人的膝盖,还是人对这样的作品怎么会在这里发生的思考。想起建筑师高而潘在五十岁提交这座美术馆的设计图时,决定拒绝顺应潮流—当时流行中式的建筑样式,如国父纪念馆、中正纪念堂或者圆山饭店,而设计一栋平顶的现代主义建筑,埋下了一股为艺术而艺术的气。
如今,在台北这样的一座城市,公立美术馆选择这样的艺术家,支持这样也许会有些争议,只是看看人的膝盖,在悬空位置远眺一下美术馆大厅天光的作品存在,说明人能"接近"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天花板,还是被悬置一段时间的当代艺术精神。—[O]